中国信息协会量子信息分会欢迎您

  • 电话:18510655601
  • |
中国信息协会量子信息分会
科普荟萃
科普荟萃
我的位置: 首页 > 科普荟萃
量子电路简介 量子计算基础
发布时间:2022-11-07 17:02
  |  
阅读量:
  |  
作者:
小编

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多次提到了量子电路,但并未多做解释,这次简单地介绍一下。

经典计算机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多种计算模型,影响最广的可能是图灵机模型,而现代计算机实际采用的是冯·诺依曼架构

量子计算发展早期人们也曾仿照图灵机构想过量子图灵机,但并没有被广泛采纳。现在广泛使用的是多伊奇1989年推广经典的数字逻辑电路而提出的量子电路模型

有些同行可能更喜欢叫它量子线路,但为了体现其渊源,我们还是称之为量子电路。

量子比特

人们在70年代曾经试图引入随机性来改进图灵机的效率。在数据层次上,这相当于引入比特的概率态(下图中轴线):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1.jpg

概率比特态 来源:“Picturing Quantum Processes”

但是因为总概率为1,我们并不能同时独立地操控0和1。现在我们试着将这里的概率态在复数上开平方,就可以形式上得到所谓的量子比特态和相应的概率幅:

2.jpg

而概率幅满足总概率为1的限制:

3.jpg

此时所有可能的态可以用一个球面来表示,我们叫它Bloch球面

4.jpg

量子比特态 来源:“Picturing Quantum Processes”

注意此时的概率幅a和b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独立的。这就使得我们可以同时独立地操控|0>态和|1>态,从而有可能实现计算效率的飞跃。

我们的宏观世界当然并不是量子的。所以当我们读取量子比特时,它会坍缩回经典的概率态并丢失部分信息:

5.jpg

量子坍缩 来源:“Picturing Quantum Processes”

这便给量子计算的实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。





单比特门

经典比特只有0和1两种取值,所以我们只需要非门就可以遍历。

量子比特态覆盖了整个Bloch球面,因而是不可数的。如果我们只选择有限的门集,反复作用也只能得到可数多个态,不可能遍历整个球面。

于是我们退而求其次,希望找到有限门集,使得反复作用可以逼近任意态,就好比我们能用有理数逼近任意实数。

首先,我们注意到,从Bloch球面的角度来看,其实|0>和|1>取在哪个坐标轴上应该都可以:

6.jpg

不同基 来源:“Picturing Quantum Processes”

所以我们首先来看怎么遍历这六个点。

我们可以通过绕y轴转 π/2角度将z轴转到x轴。但人们通常在这个转动上复合一个绕x轴的π角转动,并把它叫做阿达马(Hadamard)门,简称H,见下图。

这样做的好处是两次作用H门就还原了,即H2=I

7.jpg

H门 来源:“Quantum Compotation and Quantum Information”

此外,为了在x轴和y轴之间切换,我们引入绕z轴的π/2角度转动,这就是相位门,也叫S

有了H门和S门,我们可以遍历坐标轴上的六个态了,但同时我们也被困在了其中:无论我们怎么反复作用也逃不出去。

如果把这六个态用线连起来,会形成下面的八面体:

8.jpg

准经典八面体 来源:quant-ph/0403025

我们可以把这个八面体看成前面的概率态的某种推广。事实上,整个八面体中的态都无法超出概率型经典计算的范畴,尽管其中某些态存在量子叠加。因此,有朋友戏称其是“没有量子灵魂的”。

不过幸运的是,我们只需要想办法到达球面上这六个点外的某一点,那么就可以通过反复作用逼近任何一点了。例如,我们可以把这个点选成八面体对称轴与球面的交点:

9.jpg

准经典八面体的俯视图,空心圈和实心圈分别代表穿过面和边的对称轴 来源:quant-ph/0403025

从门的角度来看,一个最直接的选择是让转角偏离π/2的倍数,例如π/4角度转动。

人们通常选择绕z轴的π/4角度转动,并称之为π/8门。这个命名看起来有点古怪,只是历史原因而已。π/8门又被称为T。于是我们的结论是,反复作用H,S,T门可以逼近Bloch球面上的任意态。

怎么证明这一点呢?我们给一个简单的图像。

首先,单纯重复T门是不行的,因为π/4的8倍就变成了2π。我们需要把这些门组合出一个特殊的转动来,使得转角除以2π是无理数。为此,我们先类似于T门构建类似的Tx,也就是绕x轴的π/4转动:

Tx=HTH.

接着,我们先后作用TxT,会得到一个奇怪的转动R1。首先R1的转轴并不在坐标轴上。其次,R1的转角θ由下式决定:

cos(θ/2)=cos2(π/8).

不难证明θ是2π的无理数倍(不过我还没去细读证明过程)。于是R1的反复作用可以逼近一个大圆上的所有点

进一步定义R2=HR1H以改变转轴,反复作用R2得到的点可以密布另一个大圆。那么同时反复作用R1和R2呢?当然是近似得到整个Bloch球面

这么做的代价是多少呢?也就是说,要以一定精度逼近一个任意的单比特门,需要大概多少个基础的H,S和T门呢?

先考虑一个大圆的情形,此时反复作用R1得到的态在圆上差不多是均匀分布的。

假定我们需要的精度是ϵ。那么我们可以把圆分成1/ϵ份,必然有一份包含了需要的态。所以我们需要的基础门数目大概是Θ(1/ϵ)(Θ指的是相差常数因子的意义上等同)。同时考虑两个大圆只会让这个数目乘以一定的倍数,所以仍然是Θ(1/ϵ)。

以此类推,当我们的电路由m个任意单比特门组成时,如果我们仍然希望以精度ϵ去逼近它,需要的基础门的总数目大约是Θ(m2/ϵ),因为这时候单个门的精度需要达到ϵ/m。

如果从P与NP的角度来看,这个代价当然不算高。但是,Solovay与Kitaev告诉我们,可以大幅降低这一代价。他们用到的技术可以称为级联(concatenation)。

简单地说,就是逐步地缩减与目标态的距离,而不是一步到位,如下图:

10.jpg

Solovay-Kitaev定理证明思路 来源:“Quantum Computation and Quantum Information”

通过这样的方式,Solovay和Kitaev证明逼近任意单比特态只需要Θ(logc(1/ϵ))个基础门,其中c≈4。而对于m个任意单比特门组成的电路,则只需要Θ(mlogc(m/ϵ))个基础门。这只带来了对数级的额外代价,自然是完全可以接受的。





两比特门

经典的逻辑电路基于布尔代数,而布尔代数是通过与、或、非运算定义的。相应地,所有的逻辑电路只需要这三种门就全都可以实现了。事实上,借助非门,与门和或门是可以互相替换的。这样一来,只需要与、非,或者或、非门就够了。人们甚至把它们各自组合在一起,构成与非门或非门,并称它们为通用门

那么,在量子电路中,我们还需要哪些两比特门,才能与基础的单比特门一起构成一组通用门集呢?当然,这里的通用是在近似的意义上说的。答案很简单,只需要一个就够了,那就是受控非门,CNOT

单比特门可以借用Bloch球面来直观地定义,两比特门定义起来稍微麻烦一点,不过在物理上可以轻易解决这个问题。

所有门的定义都必须跟式(1)那样的态叠加相容。换句话说,我们可以利用态的叠加性将门的定义约束到经典比特态上。于是,对于这里的CNOT门我们只需要定义它的经典版本就可以了,如下图:

11.jpg

受控非门CNOT

这个门分为两个部分:首先将上面的比特复制一份,然后跟下面的比特做模2加法

有了CNOT门,我们就可以声称:{H,S,T,CNOT}构成一组近似通用门集。也就是说,任何n比特门都可以通过它们的反复作用来近似地实现。

要证明这一点有点繁琐,我们只给一个定性的说明。一个任意n比特门包含两方面:在每个比特上的作用,以及比特之间的关联,或者说量子纠缠。利用CNOT门可以实现两比特之间的纠缠,而不断地在各个比特对之间作用CNOT门可以实现任意的n比特纠缠。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三比特的Toffoli,也叫控-控-非门,或者量子与门。它的一种实现方式是:

12.jpg

Toffoli门的实现 来源:“Quantum Computation and Quantum Information”

这里的T†是T的逆,也就是绕z轴转动-π/4角度。

不过,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多体纠缠是非常低效的。我们可以简单地估算一下逼近一个任意n比特态所需要的的门数目。类似于Bloch球,n比特态可以用一个(2n+1-1)维空间中的球面来表示:

13.jpg

逼近一个n比特态,摘自“Quantum Computation and Quantum Information”

如果想要以精度ϵ逼近球面上的点,我们需要用半径ϵ的圆盘去覆盖整个球面。在(2n+1-1)维空间里,可以计算出这个覆盖需要的圆盘数是14.jpg。而要得到这么多的圆盘,我们需要大概Θ(2n)那么多的门。这当然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能力。

由此我们得出结论,绝大部分n比特门都是量子电路难以有效实现的,而我们在编程时应选择那些易于实现的。同时,这也引发了一个新的概念,也就是量子计算复杂度,以及相应的量子版本的P与NP问题。而这些结果和概念又会进一步体现在量子多体系统的性质和分类中,这里不再详述。

有朋友可能看出来了,在我们的近似通用门集{H,S,T,CNOT}里面,S其实是多余的,因为S=T2。但人们仍然习惯保留S门,因为{H,S,CNOT}构成了一类非常特殊的电路,Clifford电路

简单来说,这种电路会让每个量子比特都“等效地”处在某个坐标轴上,也就是准经典八面体的顶点上。正因为这一点,Clifford电路可以用(概率型)经典计算机有效仿真,这就是所谓Gottesman-Knill定理

Clifford电路因为其特殊性,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,我们之前曾经提及过一些,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讨论。